“革命人”孙犁:“优美”的历史与意识形态
孙犁的抗战书写以风格“优美”著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著名篇章都是作家基于已有作品的再创作.考察这一未受重视的修改加工现象,可以证明孙犁笔下的“优美”非但不是通常认为的个性抒情,反而是克服个性、反复调试的产物,包含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和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冀中战时语境造就的“非个性”乃至“反个性”的文学观,是孙犁“遇合”延安文艺体制并得以成名的关键.在对孙犁的评价上,“多余人”的说法虽影响甚广,却尚留讨论余地.“五四”新文学传统、源自西方的个性主义并不能充分解释孙犁的创作,结合抗战背景,会发现孙犁其实是一个投身抗战并积极建构历史的“革命人”.
新文学传统、文学观、个性主义、未受重视、战时语境、延安文艺、多余人、文艺体制、建构历史、已有作品
I206.6;D634.3;I1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项目
2019-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