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作为罗兰·巴尔特的风格
罗兰·巴尔特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事业就是对意义和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启发之下,其质疑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意义观念,而是质疑产生意义的结构:聚合关系.人在聚合关系中的选择形成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偏于一边,破除这种聚合关系,才能破除价值的偏执和幻觉.巴尔特从早年的《写作的零度》到晚期的《中性》,对意识形态祛魅的方法不断演进,深刻影响了其文学风格和生存风格.然而巴尔特自己也并不能在对“中性”的欲望中保持中性的状态,“中性”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以巴尔特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可以梳理和发掘“中性”这个关键词在巴尔特整体思想和风格学中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巴尔特的文学历程及其思想.
聚合关系、意识形态、现代语言学、语言学理论、写作的零度、意义的结构、风格学、文学风格、意义观、学术生涯
H152;H0;H315.9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9-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