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西学谱系法,潜心体究道之妙——陈鼓应教授访谈录
陈鼓应,1935年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前往台湾.中学毕业后考取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两年后重新参加联考,考取台湾大学中文系.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讲师及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1973年,因参与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此后潜心研究道家思想,陆续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老庄研究论著.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尼采和老庄哲学.1997年,台湾大学平反“台大哲学系事件”后,再次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主要著作有《悲剧哲学家尼采》《耶稣新画像》《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管子四篇诠释》《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古代呼声》《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道家的人文精神》《庄子人性论》及《道家哲学主干说》(即将出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其中《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本刊特委托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赵海霞助理教授采访陈鼓应教授,并整理出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2018-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