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忽西沉——甲申(1644)文人殉节及其绝命诗初探
甲申年,明亡清兴的大幕掀开.易代之际的殉难文人,多有绝命诗传世.不同于稍后的南明,甲申殉难文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考量生与死的抉择.这种匆忙赴死的行为及其绝命诗歌,更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他们面对易代大变故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趋向,是易代之际生命瞬间的书写.他们既由绝望而毅然赴死,又仍挂怀国事,以为国事未了,而己身为臣的职责亦未尽.殉节之际普遍的“南拜辞亲”举动,则指向文人们在国难之下所面临的忠孝困境.颇有争议的“魏学濂之死”,则反映出易代之际士人生死选择的艰难.
2018-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