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对话》的写作与传播——回应邹红女士的批评
2016年7月,《文艺研究》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邹红女士的一篇长文,题为《“中国知网的搬运工”如何运作——拙文<心象说:演员如何创造角色>的奇特旅行》(以下简称《运作》),该文断言我的专著《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以下简称《三角对话》)第六章第三节(题为《焦菊隐的“心象”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约一万字,出书前曾作为单篇论文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发表,题为《焦菊隐“心象”说辨析》)“照搬”了她的博士论文《焦菊隐戏剧理论研究》中的文字和观点.邹红进而全盘否定我的《三角对话》一书,说这本书不应该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因为这样会“误导后学”.她一口咬定我至少在写《三角对话》一书时就“加入到‘搬运工’的行列”,有着“从事‘搬运’行业的经验与身手”,我的“写作”只不过是将他人的著作“改头换面”,加以拼凑而已①.这样,她便进而否定了我的全部学术研究.这样一篇文章由我国最高等级的文艺理论刊物在显赫位置发表(目录编排时专门把该文和前后文章各隔开一行),当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角、对话、写作、传播、女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焦菊隐、戏剧学、文艺理论刊物、搬运、中国、优秀成果、学术研究、文艺研究、社会科学、目录编排、博士论文、理论研究、大学文学、创造角色
J80;TS9
2018-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