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理的剧场到治理的剧场:福柯对《俄狄浦斯王》的解读
在西方文化史中,对戏剧《俄狄浦斯王》的文化一社会意义阐释以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广为人知.但是,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哲学家对《俄狄浦斯王》的解释更重视真理、伦理规范和戏剧情节的复杂关系,这条解释线索由尼采和海德格尔发扬光大,并由米歇尔·福柯继承下来.福柯继承尼采和海德格尔的问题意识,并在20世纪70年代的《俄狄浦斯王》阐释中,批判海德格尔将该剧解释为“表象”和“存在之真理”之间的斗争悲剧的解释框架,强调俄狄浦斯王作为挑衅性知识的追求者,对西方社会权力一知识共谋关系的批判和冲击的积极价值.20世纪80年代初,福柯再一次解释《俄狄浦斯王》,修改以前的解释框架,认为俄狄浦斯对城邦权力秩序的挑衅,已经成为城邦秩序的共谋行为,而整个戏剧也不再是真理的剧场,而是制造真理以维护政治秩序的治理剧场.
海德格尔、20世纪80年代初、精神分析学说、亚里士多德、西方文化史、俄狄浦斯情结、存在之真理、权力秩序、政治秩序、社会权力
B516.54;I207.4;B84-06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JJD750010
2017-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