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文德”论
“文德”论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批评伦理的重要理论资源,也是历代批评史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先秦以来的文德思想,有“文”为德行和文人的道德、文章两种基本含义,并与文质、文武、文道、文气以及“文之为德也大矣”、“修辞立其诚”、“文人无行”等问题互有关联.两种含义在文学思想史上各有发展,形成德充文昌、文德合一与文德分离、重德轻文两种批评范式.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德”论,兼有上述两种含义:《原道》篇“文之为德也大矣”,是指“文”作为一种德行,与天地并生,意义重大;《程器》篇“文德”,是指文人的道德、文章.前者沿袭春秋以来重德行的话语范式,后者沿袭东汉以来道德、文章的话语范式.
修辞立其诚、文心雕龙、批评范式、话语范式、两种含义、批评伦理、文之为德、文人无行、东汉以来、批评史
I206;I0;C924.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AZW001
2017-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