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
出土文献《孔子诗论》“颂”论是今见最早的论“颂”专论.其对《周颂》内容性质所作“平德也”、“多言后”、“成功者”三个方面的概括,比传世文献中汉儒为“颂”所下定义多出一项内容,更符合《周颂》文本实际;又以“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分层评述《周颂》音乐、歌唱、诗歌文本风格特征,甚为确当,尤其是对文本精神实质的评论,凸显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重要现实警示意义.“颂”论丰富孔子诗学思想体系,颠覆先秦诗论、乐论不分的定见,昭示先秦由音乐附庸到单句取义再到系统化文学性解《诗》的诗学走向,促使学界重估先秦文学思想整体发展水平,反思事物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规律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不完全适用性.
诗学史意义、上博简、文学性、文学思想、诗学思想、风格特征、学术思想、出土文献、诗歌文本、先秦文学
I206.2;K877.5;K2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