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进京”考辨
“徽班”,顾名思义,似应是省属安徽(安庆、徽州)的戏班,但事实是其戏班人员籍贯多来自江浙.徽班之得名当因徽籍盐商.徽班“花部”、“雅部”多种声腔共存,而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前北京的戏班早已如此.“西皮—二黄”的结合早在“徽班”进京前的扬州即已发生,无需等到去北京才实现“徽”、“汉”合流.“京班”(及“京剧”)的历史源头并非只有来自江南的“徽班”一途.故徽班进京的意义不宜过于夸大,把徽班进京视为京剧史之开端实缺少学理依据.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中,与“徽班”类似的名词、术语非常之多,大都需要有清醒的“概念”意识,进行辨“名”求“实”,由此我们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对古人以及名词、术语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2016-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