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编年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学术评价——兼答杨洪承教授

引用
我的《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写作编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出版以来,引发了一些同行的关注和讨论.其中,杨洪承教授新近发表的长篇书评《“新编年体”在史料整理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徘徊——评付祥喜〈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写作编年研究〉》(载《文艺研究》2014年第5期.以下简称“杨文”,引文凡出自该文者不再标注出处),对拙书采用的“新编年体”(“编年研究”)有“一些困惑和不解”,他说:“该著性质究竟是属于研究类还是资料整理类?”进而质疑其创新程度和价值.我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涉及对“编年研究”理论意义的理解与学术价值的评价,值得讨论,所以写此文进行阐述,同时作为对杨教授的回答.

2014-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8-15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研究

0257-5876

11-1672/J

2014,(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