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汉姆的理论公案
爱因汉姆何以要如此固执,一生拒绝电影的声(声音)、色(颜色)而竭尽全力推崇无声无色的“无声电影”?爱因汉姆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详尽地证明“无声”的电影不能完美地重现现实的总体特性,而正是这些特征才使得电影因“无声”而具有成为艺术的可能性.在这里,爱因汉姆把电影能够成为一门艺术的前提确定为它的形式与现实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而不是机械地复制现实.电影的“无声”确立电影主要作为“造型”存在的基本形态,这是“无声”电影的最本质的规定性,并且因“无言”的叙事而使电影脱离“文学”成为独立的艺术.显然,对爱因汉姆来说,其内在的逻辑是清楚的: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影像创造力的大力推崇,其逻辑起点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非对等性;对作为艺术的电影可以机器生产的疑惑的反驳,其美学理由在于电影作为艺术是特定材料、特定手段的结果.
无声电影、格式塔心理学、“造型”叙事
2014-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