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宏观认识中国文学——关于文学史若干问题的对话

引用
2013年10月,本刊特邀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志啸与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朱寿桐就宏观认识中国文学所涉及的若干文学史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话,主要围绕“汉语新文学”与世界文学格局、“二十世纪文学史”与重写文学史的困境、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与走向世界三个话题展开讨论.两位教授在对话中指出,“汉语新文学”概念的提出意在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使汉语文学得以与英语文学、德语文学等并列于世界文学的平台上;“二十世纪文学史”旨在打破文学史和政治史的联姻,既有突破也有矫枉过正之处,而重写文学史的重任则承载着过重的学术与精神诉求,陷入了困境,亟需全新的文学史视角;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联系,但现代文学首先体现的还是新文化、新文学的传统,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最终是要提高自身语言的优势,并通过语言转换展示这种优势. 一、“汉语新文学”与世界文学格局 徐志啸很高兴应邀来到澳门大学,特别是能与你一同就宏观认识中国文学的话题,做比较深入的对话.我一直感到,对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特别是涉及到文学史的不少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很值得作些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包括古代和近代、现代和当代,有些问题,恐怕一时还难以达成共同一致的认识,但它们显然属于文学史发展的重要话题.

2014-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4-9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研究

0257-5876

11-1672/J

201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