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搁历史意识的代价——评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近二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观念更新与方法求变,无疑从西方理论的旅行中受益良多.尽管同样受惠于西方理论,我们仍然很容易把海外华人学者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区分开来.海外华人学者对西方理论近距离的接触,深度的浸染,以及所拥有的政治、文化上的双重经验(中国经验与西方经验),使得他们具有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研究视野.刘禾接受访谈时曾说:"单单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生活的人,想法有时候不得不受到限制……我想,我的优势可能是我能从里往外看,又能从外往里看,两边的风景很不一样."①刘禾所说的"优势"同样为其他海外华人学者所拥有.然而,位置、双重经验、跨学科等要素,如果不是建立在优势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那么,阐释中国文学时可能需要承担某些风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英进的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城市构形》,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在研究思路上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及其效应,值得我们思考.
2013-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