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传播的民间形态
从“样板戏”生产、传播、接受、反馈的整个流程来看,“文革”时期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力求保证江青的“原创版权”,并且掌握“样板戏”主题的政治正确性,从而维护“文革”路线的政治合法性.但是,“样板戏”的传播过程中出现江青等人不能容忍的狂欢化现象:传播改编的传奇性、趣味性、娱乐性,观众接受的世俗化解释.由上述传播的狂欢化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政治意识形态一体化表面之下隐含着观众的拆解、颠覆意识.二、群众观赏反应中的戏谑、消解并非来自于自觉的民主、自由观念,而是底层大众审美心态不经意的折射和流露.三、“样板戏”传播的狂欢化存在城乡、年龄、群体三个方面的差异.
样板戏、传播、狂欢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样板戏'编年史批准号:111-275395"、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2013-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