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后现代视野打量中国文化?——以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为例
由于一系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创性研究,弗朗索瓦·于连将从后现代视野研究中国文化的路数彰显得十分鲜明.然而,围绕于连在汉学界和国内的相关讨论,却将其研究方式显示为一个问题.从毕来德的《驳于连》①、张隆溪对于连的驳议②、于连本人的辩解③、刘东的快评④、赵毅衡的评议⑤李春青的《为于连一辩》⑥,使于连的研究并非在细节而是在方法上呈现出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疑问.我以为,讨论才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需要专题性展开,相关的意味还需要更纵深的分析和更长得多的时间才能够充分显示和评估.
有两个重要的参照因素似乎被讨论者们关注不够:
其一,于连研究的思想进路.批评者们大多按西方汉学美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余绪为于连编织学术谱系,但诚如于连所反复强调的,他的思想路向不是出自汉学,"而是哲学"⑦.他属于那个批判现代性,"把现代理性和工具理性等同起来",而后一心想从异域文明或原始之域去寻求矫正之路的后现代的"思想同盟"⑧.
2013-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