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知识共享与文化记忆——关于中比教育与文化思想的对话

引用
巴得胜(Bart HonoréWilly Dessein),1960年生于比利时鲁斯内尔。比利时根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哲学学院南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国语言文化部以及汉学研究所教授。先后在比利时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比利时海外皇家科学院、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瑞士洛桑大学东方语言与文明系等大学和机构任职并进行系统研究,兼任辽宁大学客座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佛学和中国历史语言文化,参与了数种权威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如《印度哲学百科全书》、《僧侣隐修百科全书》等。代表作有《部派佛教经院哲学》(C.Willemen,B.Dessein and C.Cox,Sarvāstivāda Buddhist Scholasticism,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2.Abteilung,Indien,11.Leiden:E.J.Brill,1988.)、《经院哲学精髓杂录》(B.Dessein,Sam yuktābhid harmahr daya-Heart of Scholasticism with Miscellaneous Additions.BuddhistTradition Series,Vols.33-35,Delhi:Motilal Banarsidass,1999.)以及《佛教、沟通、感知中的"自我"概念》(B.Dessein(ed.),The Notion of'Self'inBuddhism.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Vol.32,Nr.1/2,1999.)等。王晓路,1955年生于北京市,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985"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研究基地研究员。文化批评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起兼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为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哲学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批评和文学理论。近年来论著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译著《文化研究指南》,编著《北美汉学界的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以及编著《文化研究选读》等。此对话为作者于2011年6月在根特大学进行欧盟伊拉斯谟研究项目期间进行。

文化思想、文化记忆、知识共享、对话、东亚语言文化系、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教育

G633.3(中等教育)

2012-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5-8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研究

0257-5876

11-1672/J

2012,(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