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中国新诗的语言问题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已不可能只在自身封闭的语言文化体系内发展,它需要在“求异”中拓展、激活和变革自身。在“五四”前后,翻译对一种新的诗歌语言曾起到“接生”作用,在此后新诗的发展中,翻译,尤其是那种“异化的翻译”已成为新诗“现代性”艺术实践的一部分,成为推动语言不断变革和成熟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文革”后期,正是“翻译体”的影响,带动了一种被压抑的语言力量的复苏。在今天的语言创造中,我们依然需要一个他者,需要某种自我更新和超越的力量。
语言问题、中国新诗、翻译体、语言力量、“现代性”、20世纪、文化体系、中国诗歌
I207.25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