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转型与文学公共性的消失——中国当代文学公共领域的反思
@@ 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既是文学公共领域形成的过程,也是文学公共性消失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由于主流的政治理念与民间的政治诉求具有一种同步性与同构性,作家与知识分子角色合二为一,文学批判公众的大量出现等原因,种种文学活动均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社会与政治关怀,文学话题变成了公共舆论,一个介入并干预现实的文学公共领域开始成型.90年代以来,文学公共领域一蹶不振,作家去除了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而退守自我,私语化的文学开始流行.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大众媒介的影响又改写了文学活动的方向,致使文学公共性消失而文化消费伪公共领域诞生.在当下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重建十分困难,但在文学之外更广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空间中,依然隐含着重建公共性的可能性.
文学活动、公共性、中国当代文学、文学公共领域、Transformation、Literature、Chinese、知识分子角色、人文社会科学、作家、重建、政治诉求、政治理念、政治关怀、文学之外、文学批判、文化消费、角色扮演、合二为一、过程
I2(中国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重大项目07JJD74
2011-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