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7-5876.2005.02.027

模糊艺术初探

引用
@@ 艺术创作的每一个构想、每一个步骤,包括笔触细节的表现,无不倾注了艺术家的心智和汗水.我们总是习惯于这样去要求绘画作品:细节变化必须是清晰可见的,否则,作品就不够完美.这样说吧,从一接触绘画基本功训练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种种要清晰、肯定、明确的观念.久而久之,这种表面的、属于较浅层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理念就会对艺术创作思维产生负面影响:过多注重再现性的东西,注重胸有成竹的一步到位的清晰性状态,或者说把人们那种对事对物的理性反应直接转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忽略了艺术自身的表现规律.既然承认艺术反映生活,又肯定了艺术不等于生活,那么艺术创作就有不同于生活的思维方法,因此所谓的清晰性状态并不是艺术创作中的惟一表现,模糊性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表现状态,然而这种状态长期为人们所忽略.在当今现代绘画创作中,模糊性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在古今中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中,模糊性这种独特的现象是无所不在的,且更具艺术表现魅力.

模糊性、艺术创作、状态、现代绘画、作品、清晰性、基本功训练、直接转入、艺术自身、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理性反应、负面影响、反映生活、创作思维、表现魅力、表现规律、再现性、艺术家、倾注

J0(艺术理论)

2005-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53-15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研究

0257-5876

11-1672/J

2005,(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