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文献的“同”和“异”
很荣幸受邀到国图参加《文献》编辑部召开的座谈会.《文献》是个老牌的学术期刊,创办至今已经40年了.予生也晚,虽然非常关注这份刊物,但大致算算,可能只看过近十年间所出的大部.我对《文献》的印象,或者说是我个人感受到《文献》杂志的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干货”比较多.第二是新披露的材料比较多,比如一些新见的信札、稿本、题跋等等,以此为基础,对这些文献做相关研究,这样的文章比较多.这两个特点,恰恰说明《文献》是又古又新的,既关注古典,同时对于新材料也乐于接受和包纳,另外还可以感到,《文献》既有分量同时又很轻快,分量当然是就其学术含量而言,轻快是指那些篇幅不长的短论、札记,揭示新见材料的文章,大多能很快地发表出来.
2019-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