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7125.2006.06.009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背景:瘦素水平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但因研究对象及其病因、病情不同,各研究所得结论并不一致.目的: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肝功能、性别、体重指数(BMI)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可能关系.方法:6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瘦素、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18.64 ng/ml±26.56 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04ng/ml±11.17 ng/ml, P=0.043),但各Child-Pugh分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水平还与BMI呈正相关(r=0.35,P=0.003),在超重者中,相关性尤为明显(r=0.537,P=0.002).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性别差异,该指标能反映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情况,但与病情无关.
瘦素、肝硬化、肝功能、纤维化、体重
11
R5(内科学)
2006-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