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主体困境与建构路径
研究认为组织的社会认同是实现其主体性地位的基本前提,组织社会认同能够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自主能力和组织动员体育资源的能力,进而拓展体育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摆脱组织的道德法律困境,进而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主体性地位.从社会认同的来源类型看,社会认同主要来自于身份认同和系统认同两个方面,从来源主体来看主要来自于政府行政主体、体育组织内部成员、各类媒介机构(个人)、体育服务对象、市场关联主体、社会捐赠主体等利益相关者,并体现出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存在着公共性的悖离、专业性的欠缺、自治性的不足、整合性的乏力等问题,直接导致组织社会认同整体不高的局面.提出建立体育社会组织"利益共同体",形塑整体意识;打造体育社会组织"内核",提升身份认同;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外部支持,赋予系统认同;实施体育社会组织"战略传播",赢得舆论支持等组织社会认同等路径.
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治理、组织认同、公众、体育需求
27
G80-05(体育理论)
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8-B-19
2020-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