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赛前负荷特征研究 ——以史航备战第13届全运会为例
目的:探究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赛后恢复安排,实现竞技状态的最佳化调控.方法:运用跟踪观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第十三届全运会冠军史航为调查对象,整个备战期分为赛前准备、赛前强化和赛前减量3个训练阶段.结果:1)赛前准备阶段共94天,总负荷量为7533.30 km,训练总课次为61次,日平均负荷量为80.14 km,课平均负荷量为123.50 km.<80%无氧阈强度负荷量最多,占总负荷量的29.48%,训练课次占到本阶段总课次的39.34%.2)赛前强化阶段共60天,负荷总量为4153.07 km,日平均量为69.22 km,总课次为41次,课平均量为101.29 km.本阶段90%~95%无氧阈强度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36.59%,负荷量占总量的50.01%.3)赛前减量阶段总共13天,总负荷量为494.16 km,训练课次为13次,日平均负荷量、课平均负荷量均为38.01 km.结论:高比例的基础有氧耐力(<80%无氧阈强度)的保障是该项目赛前训练负荷的总体特征,负荷安排整体呈现"两极化"模式,高强度训练(90%~95%无氧阈强度)的比例在强化训练阶段有所增加,但从整体来看,无氧阈强度及以下强度的比例在3个阶段均占主导地位,另外,最后的高强度低比例安排是实现竞技状态调控的关键.
公路自行车、赛前训练、无氧阈强度、训练负荷、负荷特征
42
G808.16(体育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BTY079
2023-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6-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