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不同簇集特征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目的:检验学龄前儿童不同簇集特征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不同簇集特征体力活动通过连续7天佩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零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2~4 s)、短时持续MVPA(5~9 s)和长时持续MVPA(≥10 s)3类.体质测试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速度灵敏素质.将男、女童不同簇集特征体力活动和体质健康综合得分分别按四分位数进行分类(Q1~Q4组),并定义体质健康得分最高的Q4组为高体质健康水平(HPH).采用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探讨不同簇集特征MVPA与HPH间的关系.结果:共265名受试者纳入最后统计分析(男童149名,女童116名;月龄,57.19 ± 5.33月).男童中,校正混杂因素后,以活动量最少的Q1组为参照,活动量最多的Q4组中零星、短时持续和长时持续MVPA达到HPH的比值比(OR)分别为:11.72(95%CI:2.27,60.53)、7.53(95%CI:1.83,30.90)和8.98(95%CI:1.78,45.39);女童中也得到类似结果,分别为11.85(95%CI:2.33,60.19)、12.34(95%CI:2.47,61.57)和8.58(95%CI:1.70,43.41).此外,研究发现,合计(零星+持续)MVPA与HPH在男童中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合计MVPA≤65 min/天时,每增加1 min的合计MV-PA,达到HPH的OR增加19%(OR=1.19,95%CI:1.03,1.37);合计MVPA>65 min/天时,达到HPH的OR无显著变化.女童中未发现此非线性关系.结论:学龄前儿童累积不同簇集特征MVPA越多,达到HPH的比率越高,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在男童中,每日累积的MVPA超过65 min后达到HPH的比率不再显著增加.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持续时间、体质健康
40
G804.49(体育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体育科技全民健身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重大委托项目
2020-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