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469/j.css.201804005

运动疲劳对大鼠皮层-纹状体通路同步电振荡活动及DA信号系统影响的研究

引用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初级运动皮层M1-纹状体通路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 LFPs)相位同步振荡活动,结合DA信号系统在运动疲劳后代谢表达变化,探讨皮层-纹状体通路电信号编码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机制及其与黑质-纹状体DA系统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运动疲劳模型,分为对照组(CG),7天力竭运动即刻组(7FG)以及7天重复力竭运动24 h恢复组(24RG).采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同步记录技术,结合实时视频录像观察M1及纹状体LFPs电振荡活动,分析皮层M1-纹状体同步振荡的相干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背外侧区DA受体及相关转运体蛋白在运动疲劳前后的表达.结果:1)与CG组相比,7FG组皮层M1区及纹状体α及β振荡增强(P<0.05),恢复24 h后较7FG组PSD值显著下降(P<0.05),且皮层M1-纹状体α及β振荡相干系数变大、同步性增强(P<0.05);2)与7FG组相比,24RG组相干系数及STWA比率均显著下降(P<0.05);3)与CG组相比,7FG组纹状体背外侧区D2DR表达降低, VMAT2表达上调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与7FG组相比,24RG组背外侧纹状体区D1DR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动疲劳后,D2DR减少可能是导致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化的原因之一,造成纹状体GABA能活动增强,使纹状体电活动增强,反馈至皮层影响皮层综合信号的输出,进而影响大鼠行为活动能力.表明皮层M1和纹状体脑区之间同步振荡活动的改变可能是运动疲劳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且D2DR作为黑质-纹状体DA信号系统的关键受体,可作为改善运动疲劳的干预靶点.

运动疲劳、β振荡、相位同步、D2DR、VMAT2

38

G804.7(体育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1018/31571221

2018-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5-5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体育科学

1000-677X

11-1295/G8

38

2018,38(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