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年身体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肥胖通常伴随着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 ,近几年来 ,国外学者在分析肥胖特征时 ,趋向于使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来表述.旨在通过对肥胖受试对象分别采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 ,探讨2种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年身体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37名志愿者(男=18人、女=19人)分为有氧运动组(男=10人、女= 10人 ,年龄= 21 .1 ± 2 .0岁 , BMI=30 .28 ± 2 .17)和抗阻运动组(男=8人、女=9人 ,年龄=21 .1 ± 1 .6岁 ,BMI= 30 .10 ± 2.35),两组分别进行4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 ,每周运动6天、每天运动1.5h ;有氧组以慢跑和健身操的形式进行运动 ,以个体心率进行强度监控 ;抗阻运动组以增肌为目的 ,以自身重量运动为主 ,辅以弹力带及少量器械运动.整个运动期间根据受试者自身静息代谢率分组控制饮食 ,并分别在运动前、运动4周后、停训4周后进行3次双能X光体成分测试并取受试者静脉血 ,采用ELISA 法测试受试者血清TNF-α、Visfatin浓度.结果 :1)经4周运动后 ,有氧运动组的体重由92 .13 ± 13 .68 kg下降到84 .08 ± 11 .90 kg ( P< 0 .01 ) ,停训4周后为84 .49 ± 12 .60 kg ;抗阻运动组的体重由86 .68 ± 13 .91 kg下降到79 .79 ± 11 .82 kg ( P<0 .01 ) ,停训4周后为79 .72 ± 12 .36 kg.2 )体脂百分率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有氧运动组的体脂百分率由38 .84% ± 5 .54% 下降到 34 .65% ± 6 .31% ( P<0 .01 ) ,停训4周后为33 .99% ± 7 .33% ;抗阻运动组体脂百分率则由38 .52% ± 5 .41% 下降到34 .30% ± 6 .91% (P<0 .01) ,停训4周后为33 .10% ± 6 .82% .3)有氧运动组 TNF-α初始水平为16 .60 ± 2 .22 U/ml ,4周后为16 .20 ± 1 .65 U/ml ,停训4周后显著下降为14 .13 ± 1 .82 U/ml(P<0 .01);抗阻运动组初始水平为16 .29 ± 2 .55 μg/ml ,4周后为16 .77 ± 2 .82 U/ml ,停训4周后显著下降为14 .93 ± 2 .48 U/ml(P<0 .01).4)有氧运动组 Visfatin初始水平为24 .58 ± 11 .14 mg/L ,4周后显著下降到10 .35 ± 6 .46 mg/L ( P< 0 .01 ) ,停训4周后显著回升到19 .66 ± 8 .64 mg/L ( P<0 .01 );抗阻运动组Visfatin初始水平为23 .45 ± 14 .13 mg/L ,4周后显著下降到16 .07 ± 14 .32 mg/L ,停训4周后为17 .40 ± 9 .98 mg/L.结论 :1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均能通过减少机体脂肪重量 ,有效降低体重 ;2)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通过降低机体血清 TNF-a、Visfatin水平 ,改善肥胖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 ;3)抗阻运动方式在改善肥胖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效果上优于有氧运动.
慢性炎症、肥胖、有氧运动、抗阻运动、青年
35
G804.2(体育理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本13-08
2015-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