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确权研究:一个学术史回顾
农地确权是产权界定在农地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内容.基于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系统地梳理和回顾了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的相关成果.研究发现,第一,有关农地"是否确权"的衡量,学者们通常使用微观层面的证书合同、中观层面的村庄确权和宏观层面的省份确权等三类量化指标;有关农地"如何确权"的衡量,学者主要区分整合确权与非整合确权、确权确地与确权不确地等确权方式.第二,农地确权受到国家能力、农户行动和集体组织的共同影响,具有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混合制度的实施特征.第三,在农业领域,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抵押信贷的影响存在竞争性解释,对农业投资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在非农领域,农地确权对非农就业、人口流动和户籍转换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总之,农地确权的作用效果是复杂的,对于确权重要性的判断需要确立参照对象、考虑客观条件、拓展分析视野、把握边际概念以及区分确权前的农地产权稳定性.农地确权的研究值得深化,未来可着力于以下方面:研究对象上,从耕地转移到宅基地、林地、草地,从农用地转移到建设用地;研究内容上,从农地流转、农地投资和信贷抵押拓展到要素配置、农业生产和农户经济;研究视角上,从农地确权的经济效应延伸到农地确权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研究范畴上,从产权界定领域的确权效应扩大到产权实施领域的配套制度建设.
农地确权、衡量指标、驱动因素、影响效应、研究展望
K21/27;F321.1;G81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
2023-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1页
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