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229.2021.10.011
"为自己而活"抑或"自己的活法"——中国个体化命题本土化再思考
苏敏自驾游的个案,一度引发社会公众对"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的争议,这一争议与贝克等人提出的个体化命题密不可分.贝克的个体化命题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被误译为"为自己而活"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关系个体观和主体性逻辑无法容纳"自己的活法"这样根植于现代多元文化的概念.在贝克个体化命题本土化的过程中,"自己的活法"才是既忠实于原文,又本土化的翻译,它可以帮助破解传统个体观将"为自己而活"与"为他人而活"置于两极对立的死结,亦代表一种自觉的本土化努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体观认为个体只能存在于关系之中,并通过履行义务而不是主张权利来实现自我.它与个体化、现代化之间存在巨大张力,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个体化进程.当下,中国个体化进程已经迈入2.0版本的新阶段,呈现出更多的新特征,亟需更多学者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研究和自觉地践行个体化命题的本土化.
个体化;本土化;文化差异;为自己而活;自己的活法;脱嵌;入嵌
G641;D610;C912.1
2021-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