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229.2021.04.026
文明史与青年潜能——《后浪》《青春》话语策略对勘
2020年的《后浪》视频具有典型的文化症候意义.对勘《后浪》与20世纪早期由思想家提出的“青春”话语,可以发现当代青年文化在文明观和历史观层面的不足之处.作为中国近现代青年话语的代表,李大钊的《青春》具有鲜明的“时势”意识,试图回应民国初年的政治乱象,激发未来政治想象,为青年的政治“创造”提供本体论奠基.《青春》的话语策略体现为对古典时序观和文明史观的有机继承和修辞重构,使之承担起对现代进步文明史观的形而上学说明,同时为现代的创造性实践提供道德层面的“时中”规范性.相比之下,当代以“享受文明”为旨趣的《后浪》,在呈现一种盲目乐观的同时并未激发起青年基于文明秩序的政治理性潜能.对文明发展方向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对所置身的历史时势的全面且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才是百年青春话语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
《后浪》、李大钊、《青春》、文明史、青年文化
C913;D61;I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XNA039
2021-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