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229.2016.06.004
论鲁迅的“志士之祸”
“志士”一直是一个褒义词,指那些有高尚志向和道德节操的人.孔子曾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从此“志士仁人”或“仁人志士”就成为汉语中极富表彰性的词汇,一直沿用至今.但在鲁迅笔下,“志士”常常成为他讽刺、挖苦甚至贬斥的对象.在《破恶声论》中,他谈到一些所谓的“志士”禁止农人搞祭祀活动时就愤怒地写道:“农人之慰,而志士禁之,则志士之祸,烈于暴主远矣.”[1]正是在这句话中,鲁迅提出了“志士之祸”的概念.从《破恶声论》整篇文章来看,鲁迅对“志士”的讨伐,不只限于禁止农人娱乐这一件事,而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乱相,充分表达了他对“志士”的厌恶与批判.“志士”历来被看作社会的精英、民族的栋梁,何以会遭受鲁迅如此激烈的笔伐?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鲁迅、祭祀活动、表彰性、褒义词、娱乐、批判、民族、孔子、精英、汉语、概念、对象、道德、词汇、贬斥
K87;D91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