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2229.2009.12.003
"反恐"还是"反贫"——与唐克军教授商榷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道德恐怖主义、道德虚无主义、道德运行机制、道德贫困
B82;G4
2010-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