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判及休耕空间权衡
耕地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如何科学治理已刻不容缓.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对促进耕地休养生息、推进农田土壤治理修复和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一些地区已率先开展休耕试点,但"休多少""休哪里""怎么休"等重大管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为此,构建了中国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数据库,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从国家尺度上依据休耕迫切性制定空间权衡规则,划分为急切必休区(Ⅰ)、常规必休区(Ⅱ)、严控轮休区(Ⅲ)和一般轮休区(Ⅳ),并建议按等级实施差异化休耕模式.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点位超标率呈现出Cd>As>Ni>Hg>Zn>Pb>Cu>Cr;(2)中国耕地土壤总体上处于未受影响状态,重度超标占1.71%,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极强生态风险仅为0.29%;(3)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休耕的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5.58%,其中Ⅰ、Ⅱ和Ⅲ级分别占0.77%、1.53%和3.26%,且相对集中于河南和湖南.本研究有助于精准把握全国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休耕的迫切性,为耕地污染治理及休耕时空配置提供依据.
重金属污染、耕地保护、休耕规则、休耕布局、空间权衡
59
Q938.1+1(微生物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外协科技项目
202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3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