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766/trxb202012070566

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引用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具有稳定性高、粒径小及迁移性强等特性,能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并且充当各种污染物迁移的载体,甚至通过植物富集等方式经食物链逐级传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由于土壤基质的复杂性和分析技术的限制,关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尚存很多空白.开展土壤微塑料分析技术的研究是探索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评估微塑料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和识别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文章认为,密度分离法作为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且分离效果良好,但存在无法有效去除有机物和分离小塑料颗粒(<50μm)的问题;新兴的加压流体萃取技术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一定破坏,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率高,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他替代方法(如油提法、磁性分离法等)的应用相对有限,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还有待研究.不同强度的消解方法均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增强有机质消解效率往往以牺牲微塑料回收率为代价.现阶段的识别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借助显微镜的目视鉴定方法、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及其衍生技术为主的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与质谱或色谱等联用的热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应用于土壤微塑料识别时存在耗时长、微塑料尺寸和样品量大小受限或破坏微塑料结构等诸多问题,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有望解决这些不足.此外,由于研究者采用的分离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研究结果难以横向比较.考虑到现有分离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1)建立一套适合土壤中微塑料分离提取和识别定量的标准方法;(2)探索适合小颗粒微塑料的分析手段;(3)开发不损害微塑料结构的高效分离/识别/定量方法.

土壤、微塑料、分离、识别、定量

59

X830.2(环境监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2022-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64-3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土壤学报

0564-3929

32-1119/P

59

2022,5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