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对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秸秆、秸秆堆肥、秸秆生物质炭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秸秆堆肥和秸秆生物质炭主要增加了胡敏素含量,由对照的5.48 g·kg-1分别增加至11.20 g·kg-1、16.66 g·kg-1和20.60 g·kg-1.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胡敏酸含量增加至1.36 g·kg-1,秸秆处理的富里酸由培养30 d时的3.77 g·kg-1下降至3.32 g·kg-1.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培养30 d(R2=0.84,P<0.001,n=10)和180 d(R2=0.98,P<0.001,n=10)时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秸秆堆肥、生物质炭均有利于富里酸脂族碳相对含量的增加.生物质炭有利于土壤胡敏酸芳香类物质的增加;而秸秆或秸秆堆肥进入土壤初期,尤其是秸秆堆肥更有利于胡敏酸中脂族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物质的积累.总之,生物质炭主要增加了胡敏素含量,秸秆堆肥与生物质炭配施更有利于增加胡敏酸含量.秸秆在进入土壤初期增加了富里酸含量.生物质炭与秸秆或秸秆堆肥配施时,生物质炭所占比例对胡敏素含量、胡敏酸芳香类物质含量和富里酸脂族碳含量影响较大.
黄河三角洲、盐土、有机物料、腐殖物质、红外光谱
57
S151.9(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岗位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1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