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以黄土高原南缘陕西省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黄土-古土壤剖面黏土矿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调查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及伊利石/绿泥石比值(I/C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特征所对应的气候变化规律,揭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淳化剖面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在反演古气候方面具有较好的指示性.(2)淳化剖面不同土层的黏土矿物类型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在WL-3~S5阶段,即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中期,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蛭石,其中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WL-3~ L11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相对偏低,气候以温凉为主,而中更新世中期(S10~ S5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上升,但蒙脱石、绿泥石含量均降低,气候相对温湿;在中更新世晚期(L5~S1阶段),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改变为伊利石-绿泥石-蛭石-高岭石-蒙脱石,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气候较为干冷.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表明淳化地区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总体干冷化,并经历了温凉-温湿-干冷的变化过程.(3) 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从剖面底部到顶部均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它们与黏土矿物的含量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一致.本研究有助于探索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为全面了解更新世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提供依据.
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黏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古气候
55
S15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44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AB2015B05;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A314021402-1515
2018-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6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