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766/trxb201605170194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铁氧化物与磁化率演变特征

引用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不同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和磁化率随成土时间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灰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120 cm 土体中全铁(Fet)、游离铁(Fed)和游离度(Fed/Fet)随时间序列演变均逐渐增加,0~50 a内Fet、Fed和Fed/Fet增加速率分别为3.2 t hm-2 a-1、1.2 t hm-2 a-1和0.04% a-1,50~1000 a内Fet、Fed和Fed/Fet增加速率分别为0.1 t hm-2 a-1、0.15 t hm-2 a-1和0.01% a-1;而酸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120 cm 土体中Fet、Fed和Fed/Fet 随时间序列演变均逐渐下降,0~60 a内Fet、Fed和Fed/Fet下降速率分别为0.2 t hm-2 a-1、0.5 t hm-2 a-1和0.03% a-1,60~300 a内Fet、Fed和Fed/Fet下降速率分别为0.9 t hm-2 a-1、1.2 t hm-2 a-1和0.06% a-1。土壤pH、Eh、以及外源铁输入与土体内铁淋失的相对强度是控制不同母质水耕人为土中铁氧化物转化速率与途径的主要因素。石灰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中不同磁学指标随时间演变分为三个阶段:0~50 a内表现为质量磁化率(MS)、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IRMs)的急剧降低;50~300 a内表现为MS、SIRM和IRMs的持续、缓慢降低以及硬剩磁(IRMh)的相对稳定发展;300~1000 a内表现为MS、SIRM和IRMs的持续、缓慢降低以及IRMh的快速下降。酸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20 cm 和20~120 cm土壤中磁学指标演变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0~60 a 0~20 cm 内MS,SIRM和IRMs的急剧降低,IRMh具有明显增加;而20~120 cm内MS、SIRM和IRMs缓慢下降,IRMh明显降低。60~300 a 0~20 cm内不同磁学指标变化幅度均很小,而20~120 cm内IRMh相对比较稳定,MS、SIRM和IRMs在种稻150 a后快速下降。淹水还原条件下亚铁磁性矿物的破坏是不同母质水耕人为土演变过程中磁性衰减的主要机制。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铁氧化物、磁化率、成土母质

54

S15;P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157113005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20160003资助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71130051;Project from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Y20160003

2017-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1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土壤学报

0564-3929

32-1119/P

54

2017,54(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