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及其对可矿化氮的贡献
采用Bremner法和长期淹水密闭培养法,研究了黑土区不同有机碳水平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及其与可矿化氮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酸解氮含量大于非酸解氮。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大小的顺序相同,即均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土壤氮素矿化潜力(N0)为38~175.3 mg kg-1,矿化速率常数(k0)为0.022~0.041 d-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氮矿化潜力(N0)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土壤C/N、pH与氮素矿化潜力(N0)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矿化速率常数(k0)之间则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因此,土壤有机碳(氮)、C/N和pH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素矿化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组分有机氮中,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和非酸解氮均与氮矿化势(N0)关系密切(p<0.01),但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酸解氨态氮是对可矿化氮具有直接重要贡献的组分,是土壤可矿化氮的主要来源。
黑土、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矿化势
53
S158(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80,4110127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100500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71280 and 41101276;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2011CB100500
2016-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5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