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分形特征的影响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 a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 ~20 cm)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探讨了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PCM,<20 μm/(250~20)μm)、微团聚体测定中<20 μm与2 000~20 μm粒级含量的比值(RMD,<20 μm/(2 000 ~20)μm)和D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1/2有机肥+化肥NPK( I/20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各施肥处理均能降低土壤PCM、RMD和D,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各处理土壤PCM、RMD和D均为OM处理最低,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低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CM、RMD和D与作物产量、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及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且PCM、RMD和D 三者两两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改善微团聚体组成、降低PCM、RMD和D及提高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的关键;PCM、RMD和D均可作为评价长期施肥作物系统土壤肥力的综合性定量指标.
长期施肥、微团聚体组成、特征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土壤肥力
48
S152.32;S158.5(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012-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4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