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64-3929.2009.03.010
红壤旱地不同玉米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红壤旱地的生态功能,筛选出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本研究依据近23 a(1984~2006)的田间试验资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功能、价值流功能以及用养结合功能等四个方面对红壤旱地15种玉米种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13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3种适宜于在红壤旱地上推广的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结果表明,处理(10)"豌豆/早玉米+旱稻/晚玉米"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联度值分别为0.750和0.986, 均居第一位,其经济效益关联度值为0.841,居第二位,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其综合加权关联度值最大,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的优化种植模式.处理(12)"紫云英-早玉米-芝麻"和处理(11)"豌豆/棉花+早玉米"的加权关联度值也较大,分别为0.739和0.716,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和种植方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玉米种植系统、生态学功能、优化模式、红壤旱地、可持续发展
46
S154(土壤学)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农业厅农牧渔业科研计划
2009-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4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