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64-3929.2008.03.013
黄土区几种土壤培养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及特性的变化
对不同地域农田和林地土壤进行35d好气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培养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而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却呈明显增加趋势.不同农田土壤相比,在培养起始时和培养过程中红油土SOC和SO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黑垆土和淋溶褐土;同为黑垆土,林地土壤SOC和SON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农田土壤.与起始值相比,土壤培养后提取的可溶性有机物的UV280和HIXem (Humification index)值均明显增加,其中HIXem值在培养的第8天和第35天时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培养过程的持续,SOC/SON比值逐渐下降.相关分析发现,培养第35天时SOC的减少幅度与UV280增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培养第8天时SOC的减少比例与起始HIXem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UV280和HIXem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可溶性有机物种类和结构特性的变化.
土壤矿化、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UV280吸收、HIXem
45
S153.6;S155.4+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08-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7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