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564-3929.2005.05.006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引用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0 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依次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长芒草(Sto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4个植物群落的土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对于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和0~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群落1的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较高;群落2的全氮、速效氮含量较高;群落3的全磷和200~50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群落4的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和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显著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要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和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人工引种补播适宜物种和施肥值得重视.

退耕地、植被恢复、植物群落排序、土壤因子、对应分析、黄土高原

42

S152.7(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74

2005-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44-75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土壤学报

0564-3929

32-1119/P

42

2005,42(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