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64-3929.2003.01.021
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试验研究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千沟万壑,人少地多,广种薄收,土地生产力低下.由于黄土结构垂直发育明显,耕层疏松,土壤粘粒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抗冲抗蚀性弱.丘陵沟壑区大多处于半干旱区,降雨量较少,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分不足已成为限制黄土丘陵沟壑区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1,2].垄沟耕作作为一种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法,改变地形,拦蓄部分径流,相对增加土壤蓄水,减少土壤流失,同时有利于作物通风透光,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且光能利用率高,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增产目的[1~4],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开展了垄沟耕作作物产量、水土流失、阴离子运移方面的研究.甘肃定西地区水保站多年来对水土保持耕作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创造了洋芋双行平播起垄耕作法和豌(扁)豆与大秋作物带状平播起垄耕作法,达到25.4%的平均增产效果,并分析了增产原因[3];80年代中期卢宗凡等进行了小麦不同耕作法效益的试验研究,垄沟种植的产量高于平播种植的产量,小麦个体生长健壮,群体适宜,年际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川地平播与垄沟的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垄沟种植法优于平播种植法[2];刘刚才等研究了紫色土地区等高垄作垄沟的水土流失特点,等高垄作法在无覆盖时(包括植被),相对于平板耕作法有保水作用,但无防蚀效果[5];美国Benjamin等研究了垄沟耕作土壤水热耦合运移并建立有限元模型[6];研究了垄沟水分与阴离子(NO-3-N)田间运动获得垄上部分能把肥料和向下水流隔离,减少了氮素淋失的结果[7];研究了无作物垄沟的土壤水分再补给,获得水分入渗沟中和主要侧向运动到垄上位置,因而减小了垄中水分向下的运动的结果,验证了沟中溶质运动大于垄中的现象[8].Ressler等将阻水层理论与垄作方式相结合,建议用成垄压实施肥技术来减小氮素淋失[9].然而对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及压实程度对水分运动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再分布以及不同垄压实程度的影响,以便为垄沟耕作实践提供水分平衡方面的科学依据.
垄沟耕作、含水量、压实
40
S152.7(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