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64-3929.2000.04.017
用土壤物理特性推求Green-Ampt入渗模型中吸力参数Sf
@@ Green-mpt模型是1911年由Green-Ampt基于毛管理论提出的入渗模型[1],国外在50年代就有广泛的应用,7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该模型形式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虽然
它是基于均质土壤推导而来,但70年代以后被普遍用于非均质土壤或初始含水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结果均较为满意[2]。土壤质地较为均一的假定对分布极广、水平层理发育较好的黄土是完全可以满足的。1973年Mein和Larson提出了将Green-Ampt模型应用于降雨入渗的研究领域,并推导出了相应的修正模型[3]。自此Green-Ampt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降雨入渗、坡面产流、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等研究领域,在欧洲的LISEM模型[4]和美国的WEPP模型[5]中均有应用。实际应用Green朅mpt模型时,如何准确、迅速确定饱和导水率Ks和土壤吸力参数Sf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Ks可用常水头法测定,而Sf则不易用实验直接测定,在国外一般先假定Sf值,利用土壤入渗试验结果进行反推,这种方法既费时费力,又精度不高,而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推求方法,从而限制了
Green-Amp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Green-Ampt入渗模型、土壤吸力参数Sf
37
S152.72(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