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70/j.cnki.stbcxb.2017.02.049
河套灌区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研究
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和引黄水量的减少,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持农田水土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试验设置全膜覆盖(PQ)和半膜覆盖(PB)2个处理,采用5TE土壤水盐监测探头测定剖面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过程中剖面土壤盐分发生再分布,滴头下方30 cm附近形成主要脱盐区,盐分逐渐向湿润区外缘积聚.半膜覆盖处理土壤盐分在膜间表层聚集,全膜覆盖处理保水抑蒸效果明显,起到了较好的压盐效果.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具有距滴头水平位移50 cm>20 cm>0 cm的特点,膜间电导率值波动较大.不同水平位置处土壤电导率曲线变化规律相同,随土层深度增加振幅变小.全生育期内0 70 cm深度土层不同覆盖方式均起到了一定的脱盐效果,半膜覆盖2个生长季内盐分变化(SA)分别为4.71mg/hm2和9.24 mg/hm2,全膜覆盖处理SA分别为12.22 mg/hm2和21.55 mg/hm2.全膜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弱盐分随水向上运动趋势,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淡盐环境.可为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田间水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盐碱地、河套灌区
31
S275.6(农田水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3AA10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9238
2017-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