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70/j.cnki.stbcxb.2017.02.033
几种保护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
探索生物炭、聚丙烯酰胺以及玉米秸秆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保护措施提供最优选择.采用土壤理化分析对无保护措施(CK)、单施生物炭(BC)、聚丙烯酰胺表施(PAM)、玉米秸秆覆盖(SM)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团聚体以>5 mm和5~2 mm粒级为主,分别占58.18%~40.12%和30.34%~24.46%.与CK相比,3种保护措施都有效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SM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措施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基本表现为SM>> PAM> BC>CK,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与MWD相反.(2)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团聚体粒级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多在0.5~0.25 mm粒级范围达到峰值,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基本表现为SM>PAM>BC>CK,且随土层的增加,同一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减少趋势.(3)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5 mm和5~2 mm粒级范围达到最大,前者贡献率为53.64%~27.92%,平均达40.12%,后者为30.92%~11.80%,平均达25.35%,可将>2 mm粒级团聚体作为紫色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特征团聚体.(4)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上表现为SM> PAM> BC> CK,相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也随土层增加而减小.3种保护措施均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以秸秆覆盖措施效果最好,表明秸秆覆盖为研究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坡耕地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坡耕地、紫色丘陵区
31
S152.4(土壤学)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9-01-01
2017-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