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70/j.cnki.stbcxb.2015.01.034
利用方式对灌淤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官能团特征的影响
为深入分析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有机碳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于筛法、湿筛法等测定旱作和水田2种利用方式下灌淤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并计算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同时应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XANES)测定其有机碳(SOC)官能团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作土壤以>5 mm大粒径团聚体为主(48.1 9%),且大于水田土壤(38.16%),而水田土壤则是微团聚体含量(32.94%)大于旱作(13.51%);旱作方式土壤大粒径(>1 mm)团聚体破坏率小于水田方式,而小粒径(1~0.25 mm)团聚体破坏率大于水田.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土壤稳定性SOC官能团(芳香-C和O-烷基-C)相对百分含量减少,活性SOC官能团(羧基-C)相对百分含量增加,且SOC官能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粒径>1 mm的团聚体中;旱作方式下土壤活性SOC官能团(羧基C)相对百分含量高于水田,稳定性SOC官能团(芳香-C、O-烷基-C)小于水田方式.与旱作方式相比,水田方式有利于土壤稳定性SOC官能团的积累,且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性和总有机碳含量.
团聚体稳定性、SOC官能团、旱作、水田、灌淤土
29
S152.4;S153.6(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胶结物质驱动的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与稳定机制”413308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XDA05050504
2015-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