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70/j.cnki.stbcxb.2015.01.001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关系对退耕还林(草)的响应
利用北洛河上游吴旗站实测水文资料,采用Pettitt、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以及流量历时曲线等方法,对比1963-1979年水沙特征,分析了1980-2002年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2003 2011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等效应背景下流域水沙行为的变化规律.结论表明,近50 a来,流域水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对比1963-1979年,1980-2002年间平均径流量和平均输沙量分别减少了22.80%,45.63%,2003-2011年间减少幅度更大,分别达到53.03%,89.33%.三阶段5%,50%概率时的丰水、平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输沙量的减少幅度更大,而枯水期的基流量为逐阶段增加趋势,输沙量则在2003-2011年间完全消失.三阶段的年尺度水沙关系,在2003-2011年间发生了统计上的显著变化.与1963-1979年间比,单位径流的产沙能力,1980-2002年间降低了12.80%,流域泥沙赋存量减少了17.27%,而2003-2011年间则分别减少了约1/4和1/3.月尺度含沙量-流量关系表现为“8”字环形,环的延展度逐阶段下降,尤其在2003-2011年间降低幅度最大.50 a来,在不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推动下,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径流和输沙情势、年/月水沙关系均表现为逐阶段减少、降低或动力削弱状态.表明,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发挥了良好的蓄水保土、增加基流、削弱侵蚀、减少泥沙输移的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退耕还林(草)、水沙关系、响应规律、黄土高原
29
S157.2(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265,4123085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XB3-1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4-03-03
2015-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