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87/j.issn.1000-0976.2017.10.003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实现不同类型页岩孔隙结构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表征是页岩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选取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和孤峰组2套页岩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其有机质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再结合三维重构数据和ImageJ软件对有机质孔隙结构参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探讨了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有机质孔隙可划分为有机质粒内孔、有机质边缘收缩缝、有机质内部微裂隙3种类型,不同的有机质其孔径、孔隙数量、面孔率、有机质孔隙度等孔隙结构参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②不同的有机质孔隙类型是随着有机质热演化作用推进阶段的不同而形成的,伴随着有机质生烃演化过程的进行,有机质粒内孔持续发育,并逐渐形成有机质边缘收缩缝,高演化条件下在有机质局部(特别是镜质体组分)还会产生有机质内部微裂隙;③该区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非均质性的内因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有机质显微组分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等因素,而外因则主要受控于异常压力.
下扬子地区、二叠纪、页岩气、储集层、有机质孔隙、非均质性、扫描电镜、面孔率、孔径、显微组分
37
P59;TE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关键评价指标限定值研究”41402114
2017-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