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64/j.issn.1672-1926.2016.11.010
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关键技术——以SN地区茅口组为例
下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缝洞型储层埋藏深且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测井评价、叠前处理、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开展地球物理技术攻关研究并形成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①通过对录井、常规测井、电成像和斯通利波测井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建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掌握缝洞纵向分布规律;②据此,在静校正、信噪比、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等方面提出保幅处理技术,获得了高精度的地震资料;③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指导优选地震属性开展缝洞定性预测;④通过叠前随机反演来进行储层的定量预测,采用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的空间刻画;⑤在进行缝洞自动追踪基础上,建立离散模型,实现缝洞连通性分析.预测结果经验证与实钻吻合较好,可以为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依据,提出"走出构造找岩溶"、"走出浅层找深层"的新思路,对茅口组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的深化勘探开发和扩展勘探新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川盆地、茅口组气藏、三维地震、处理、正演、储集层预测
28
TE132.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现场实验"编号:2014E-320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04-005,2016ZX05004-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300亿立方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E-06;中国石油科研项目"安岳气田震旦系碳酸盐岩气藏开发评价与研究"联合资助
2017-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35-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