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长期不同耕作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基于河南洛阳长期定位试验(1999-2021 年),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估豫西长期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肥力差异.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NT)、深松(SS)和小麦-花生轮作(TC)共 4 个耕作处理,采集 0~20 和 20~40 cm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和小麦-花生轮作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在 20~40 cm土层小麦-花生轮作和传统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更高.(2)相比于传统耕作,免耕显著提升了 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 19.14%;免耕和深松显著提高了 0~20 cm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小麦-花生轮作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最高.(3)4 种耕作措施下 0~20 cm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小麦-花生轮作>免耕>深松>传统耕作,20~40 cm土层为小麦-花生轮作>传统耕作>深松>免耕.综上所述,免耕和深松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等指标,改善了土壤肥力质量,小麦与豆科作物轮作也提升了土壤肥力质量.因此,与传统耕作相比,在豫西开展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土壤肥力、耕作措施、主成分分析、隶属度函数、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S158.3;S714.8;S5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创新工程项目
202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1